
中国会计报:ESG推动企业碳核算从合规向价值创造转型
ESG推动企业碳核算从合规向价值创造转型
中国会计报记者 罗莎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理念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引。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碳核算与管理以及信息披露在ESG体系中的地位愈加凸显,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企业减排绝非孤立的技术升级,而是需要政策与市场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天津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理事李彩霞表示,当前政策体系正从强制约束向激励引导升级,而财会工具则成为政策落地的“转换器”。
一是完善政策激励与制度约束。要建立“碳表现挂钩”政策机制,对积极减排企业给予增值税减免、绿色通道等实质性激励,同时对高排放企业实施阶梯式碳配额缩减。要对采用先进减排技术的企业给予设备折旧加速、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重点行业应推行“碳预算”管理制度,将碳排放纳入企业年度预算考核体系,实现排放总量硬约束。
二是建立健全碳资产管理体系。推动分行业开展碳资产管理研究,制定《企业碳管理指南》,提供标准化操作框架;培育专业碳管理团队,开展碳核算、碳交易等实务培训。指导企业建立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现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全链条碳足迹追踪。
此外,要积极做好碳成本核算与管理。李彩霞告诉记者,一要建立科学的碳核算体系。构建覆盖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全口径核算体系。重点行业需开发专属排放因子数据库,确保数据准确性。核算过程应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动采集和实时更新。
二要实施碳成本内部化。推动碳成本纳入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碳价模拟测算不同情景下的财务影响;鼓励企业设置内部碳定价机制,在项目评估中增加碳成本变量,引导企业内部主动优化排放结构。
三要培养专业人才队伍。组建跨部门的碳管理团队,培养既懂财务又熟悉碳排放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定期开展碳交易、碳会计等专业培训,提升团队专业水平。
某上市公司财务部副部长宋秉也表示,传统的企业运营模式往往更侧重于追求经济效益,对环境影响的考量相对较少。但在ESG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碳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碳核算作为量化企业碳排放的基础工作,为企业制定减排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许多企业积极引入先进的碳核算方法和技术,对自身的碳排放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宋秉说,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通过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到产品运输等各个环节,对碳排放进行精细化管理,找出高碳排放的环节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的企业还加大在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采用更清洁的生产工艺和能源,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
部分能源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实现碳排放的大幅降低。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碳核算与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环境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ESG促企业碳信息披露升级
一方面,披露内容更加丰富和详细。企业不仅披露碳排放总量等基本数据,还会公开减排目标、减排措施以及实施进展等信息。这使得投资者、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和成效。
另一方面,披露方式和渠道日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年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发布独立的ESG报告,专门对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工作进行阐述。“一些企业还利用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及时向公众传递碳信息,增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互动。”宋秉说,从行业来看,高耗能行业的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据统计,近年来火电、有色、建材等行业的ESG报告披露率显著提升,披露质量也有所改善。
对此,李彩霞深有同感。“ESG理念强调企业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提高治理水平。目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践ESG信息披露。”她认为,随着ESG信息披露的不断深入,建议开展中国特色化的实践研究,丰富信息披露内容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结合企业所处行业特性,优化披露指标,并建立行业规范化的关键指标,确保信息横向可比、纵向连贯。
同时,不断提升ESG信息决策有用性。李彩霞认为,在年报外编制独立的ESG报告,提高披露质量和可信度,细化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内容、碳减排路线图及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配套关键绩效指标完成度雷达图等。
机遇与挑战
在李彩霞看来,财会人员需要突破传统核算边界,将碳资产、碳负债等新型要素纳入财务体系,构建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的量化桥梁。在实操层面,财会部门应重点参与碳排放数据的核算验证,确保其符合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时开发碳资产估值模型,为碳交易决策提供财务分析支持。
财会专业优势可助力企业识别气候相关财务风险,在投融资决策中嵌入碳成本变量,推动绿色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随着碳市场扩容和碳定价机制完善,财会人员还需掌握国际碳会计准则,为企业应对跨境碳关税等新型贸易壁垒提供专业支持,真正实现碳价值管理者的角色升级。
展望未来,正如宋秉所言,随着ESG理念的深入普及,企业碳核算与管理及信息披露将成为企业的基本义务和市场竞争的必备要素。那些积极践行ESG的企业将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来源:《中国会计报》8月8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