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新闻 首页 > 业界新闻

专访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何国俊:规范评价指标体系是推动ESG披露的关键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实习生周洲 北京报道

  2024 年,A股迎来ESG报告强制披露元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就《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继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两份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新准则后,全球市场层面都对ISSB信息披露的新准则予以高度关注。

  香港交易所也出台优化后的气候信息披露草案,迈出与ISSB准则接轨的第一步。

  近日,围绕香港推进ESG信息披露、碳市场国际接轨、港交所成立的Core Climate 等问题,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香港大学ESG研究所所长何国俊在由亚洲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香港大学联合举办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政策对话及未来之路论坛”上接受了 专访。

  何国俊认为,我国应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明确上市企业披露责任,建立不遵守的惩罚机制。加快推进统一的ESG披露标准的制定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ESG信息。

  “香港已经在2014年实现了碳达峰,并且在2020年的人均碳排放量相比2014年下降了27%。这些成就也标志着香港在实施减碳措施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何国俊介绍,香港正在通过合作、建立碳审计体系和推进绿色金融等措施,鼓励低碳发展。

  不同行业ESG披露重点有差异

  《21世纪》:去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今年,我国A股也迎来ESG报告强制披露元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就相关报告披露公开征求意见。你如何看待目前我国ESG信息披露现状?

  何国俊:当前,我国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体系正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之中,2023年上交所1023家上市企业以及深交所800余家上市企业披露了年度社会责任报告、ESG报告及可持续发展报告。尽管如此,我国ESG信息披露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ESG披露标准,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披露实践中存在多种标准(如CSR和ESG),导致披露程度存在差异,比如在环境和社会维度上,ESG报告的披露程度普遍高于CSR报告。

  其次,各公司ESG披露规则失衡。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的侧重点存在差异。例如,工业行业强调环境方面的披露(E),而银行和证券公司则侧重于治理方面(G),医药、公共事业和交通行业关注社会责任(S)。再者,我国的ESG披露并非完全是强制性要求,存在一定的自愿性质,这可能导致信息披露存在选择性偏差,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ESG表现,使得中长期评估公司表现较为困难。

  同时,ESG信息披露的持续性监管和跟踪机制尚不完善,难以形成对企业ESG表现的持续评价和激励。此外,目前的ESG披露体系主要集中在大型上市公司,对中小企业和非上市公司的ESG实践关注不足,未能充分发挥ESG在全社会的推广作用。

  针对具体披露细节,目前上市公司有关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估及量化分析缺乏成熟的方法。在第三方机构对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核查方面,我国的ESG报告鉴证中,缺乏专业机构依据鉴证工作准则对ESG报告进行评估,目前“鉴证服务提供方”即指会计师事务所,“鉴证对象责任方”指被鉴证单位董事会或管理层。

  《21世纪》:鉴于香港交易所的相关经验,你对于推进ESG信息披露有哪些建议?

  何国俊:首先应加快推进ESG信息披露的强制性要求,并明确好上市企业披露责任,建立不遵守的惩罚机制。其次,加快推进统一的ESG披露标准的制定工作,结合我国对外披露标准,因地制宜,明确披露要求,提升披露质量和效率。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ESG信息。

  再者,针对披露议题,港交所对于社会(S)方面划分更为细致包括健康与安全、发展与培训等与员工相关议题,我国应不断更新完善披露议题,以便全面衡量好企业ESG水平。此外,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可制定细化的披露规则,同时运用数字化和可视化手段提高信息的精确性和易懂性。

  总的来说,建立规范的ESG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监管制度,并明确法律责任,是推动ESG信息披露向前发展的关键。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了解,降低投资风险,并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ore Climate致力碳市场连接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今年香港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抓手有哪些?

  何国俊:第一,发展与推广绿色金融产品。目前香港金管局聚焦于推广绿色债券,基金和信贷产品,并对银行进行转型规划。针对绿色债券,香港金融管理局秉持推动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发展,鼓励和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的核心理念,将绿色债券的所得款项,专门用于资助符合国际认可的绿色项目,涵盖清洁能源、可持续水务管理、污染防治、生态效益和气候变化适应等领域。

  第二,完善绿色金融监管框架。针对监管,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制定了包括适当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在内的多项工作计划。这有助于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保持一致,增强投资者信心,避免“漂绿”行为的出现。

  第三,推动科技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督导小组计划利用科技支持可持续汇报和资料分析,包括优化网站功能,推出电子版气候和环境风险问卷,以及开发温室气体排放计算工具,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和精确性。

  第四,政策制定与国际合作。督导小组计划将转型考量纳入政策制定中,支持可持续金融发展,加强与区域和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巩固香港作为领先的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地位。

  《21世纪》: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于2023年5月发布,并于当年10月1日正式进入过渡期。我国碳市场距离国际接轨还有哪些路要走?港交所成立的Core Climate 能扮演什么角色?

  何国俊:中国的碳市场距离与国际接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各个国家的碳价差异非常大,因此中国碳市场和其他国家的碳市场进行连接具有一定困难。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处于观望阶段,担心国际标准太高,需承担的成本太高。因此,短期内中国还无法实现与国际接轨。

  CCER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对容易实现连接。CCER市场碳排放量整体规模较小,政策上的冲突和抵触较少。

  Core climate实际上在做碳市场连接。比如和北京绿色交易所,深圳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将市场的产品进行连接,但是目前具体的连接产品还未出现。

  《21世纪》:继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两份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新准则后,全球市场层面都对ISSB信息披露的新准则予以高度关注。目前港交所采纳ISSB标准披露ESG报告的进展如何?

  何国俊:ISSB于2023年6月份发布最终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同时ISSB进一步表示将发布《实施指引》,用来协助各地监管机构实施ISSB准则,并就可调节扩展和分阶段实施ISSB准则提供了策略和建议。该《实施指引》原预期于2023年年底发布,但截至目前,ISSB仅于今年二月份发布该指引的预览版本,最终版本可能会在今年上半年发布。

  由于《实施指引》发布,港交所最新表示将会在落实《上市规则》的修订时,考虑《实施指引》下的可调节扩展和分阶段实施的策略方针。因此,港交所决定将《上市规则》相关修订的生效日期延后至2025年1月1日,给予发行人更多时间熟悉新的气候信息披露规定。

  我建议国内的发行人和市场监管机构密切关注ISSB披露准则和实施指引的相关进展,这将会成为下一个关注点。同时,按照计划,港交所修订的与ISSB对齐的气候信息披露规定将会在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 IAB英国伦敦工商会LCCI国际资格考试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京ICP备2023017724号-2